一直等到王氏回到二房所在的南边的院子里,李锦元才微微转过头。

    其实,从刘氏的内室出来,她就眼尖地看见了柳嬷嬷。

    只不过,柳嬷嬷一看见有人出来,立即缩身躲在了大树后面。

    事出反常,又畏畏缩缩的,看来是和刘氏之间有了隔阂。

    李锦元想了一下,所以才故意对王氏说道:“日后别在娘面前将卓群夸得太好,她听见了会很不高兴的。”

    这是在引导王氏说出刘氏的心眼小,没有想到,王氏会说那么多,甚至,直接点出了柳嬷嬷的话题说。

    效果可比她预想的好太多了。

    既然做了就不怕被人说,更何况,她也觉得刘氏实在是亏待了忠心耿耿的柳嬷嬷。

    菩提苑还不乱,必须让更多的人过来搅混水,届时,刘氏他们会自顾不暇。

    陈通近段时日都在指挥装修那个新购置的宅邸,李锦元盼着女儿回来,给宅邸取名为“望月居”。

    听说望月居已经装修好,通风一段时日,就可以入住了,李锦元十分开心,带着红素和红叶就要出门。

    为了安全起见,她们换上了朴素的男装,又给脸上打了一些黑粉,看上去就像极其不起眼的村民。

    “听雨楼重新开业,全部菜品打八折,优惠仅限今日。”

    随着店小二高声疾呼,不少路人朝着听雨楼的方向走去,毕竟,那里发生过命案,故事吊着大家的胃口。

    不远处的茶肆也不甘示弱,旁边敲着锣鼓,说书先生敲着惊堂木,抑扬顿挫地说道:“路过的各位街坊邻居,今个儿借贵方一块宝地,和大家说道说道京都最离奇的命案。话说有个风姿绰约的小寡妇,独自带着一匣子金银珠宝来到京都,下榻听雨楼不足十个时辰竟然一命呜呼。预知详情如何,大家伙进来喝杯茶水,且听老朽细细道来。”

    李锦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注意力,她还为这个事情差点被大理寺请去喝茶,这个案件的过程和结局,一定要去听一听。

    找了茶肆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,不一会儿,不小的大厅里就坐满了人。

    “哐哐哐”,锣鼓敲了起来,众人都安静下来,等待着说书先生往下讲。

    “某一日的卯时,一个穿金带银满身贵气的女子前来听雨楼住店,因为夫家是商户,日子富足,平日里商来客往,妇人总是将自己打扮得非富即贵,让合作方明白他们家的底气和豪气。”

    一开始,这个故事还算正常,慢慢深入之后,说书先生添油加醋随意发挥,将这件事情的原委改得面目全非。